地暖回填層的抗凍性及冬季施工效果保障需從材料選擇、施工工藝及環境控制三方面綜合把控,以下是具體措施:
### 一、材料優化提升抗凍性
1. **水泥基材料改良**
選用早強型硅酸鹽水泥(標號≥P·O42.5),摻入水泥重量3%-5%的防凍劑(如亞類),降低冰點至-15℃;添加0.5%-1%的聚羧酸減水劑,減少用水量(水灰比≤0.45),提升密實度。
2. **骨料預處理**
粗骨料粒徑5-15mm連續級配碎石,含泥量<1%;細骨料采用中粗砂,細度模數2.3-3.0,含水率<5%。施工前對骨料預熱至5℃以上,避免冰膜影響粘結。
3. **纖維增強**
摻入0.9kg/m3聚纖維,抑制凍融循環產生的微裂紋擴展,提升抗裂性能達30%。
### 二、施工過程控制
1. **環境溫度管理**
搭建臨時暖棚并采用燃油熱風機維持作業區溫度≥5℃,基面溫度>0℃。混凝土出罐溫度≥10℃,入模溫度≥5℃。
2. **分層澆筑工藝**
采用30-40mm分層澆筑,單層間隔不超過初凝時間(約1.5小時),振搗采用平板振動器(頻率2800r/min),確保密實度>98%。
3. **智能溫控系統**
預埋DS18B20溫度傳感器,實時監測回填層內部溫度,當溫度降至2℃時自動啟動電伴熱系統,維持72小時養護期溫度在10-15℃。
### 三、科學養護體系
1. **復合養**
初凝后覆蓋PE薄膜+50mm阻燃巖棉被,膜內濕度≥90%。48小時后啟用低溫地暖(水溫≤30℃)輔助養護,升溫梯度控制5℃/天。
2. **強度發展監控**
制作同條件養護試塊,3天強度≥12MPa,7天強度≥設計值70%,28天強度≥35MPa。采用回彈儀現場檢測,強度偏差<15%。
通過上述措施,可在-10℃環境溫度下確保回填層凍融循環次數>50次,導熱系數穩定在1.8W/(m·K)±5%,實現冬季施工質量與長期耐久性的雙重保障。施工后需持續監測72小時,確保無溫度應力裂縫(裂縫寬度<0.2mm)產生。
